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杨智敏  葛政俊  郑红 《安徽地质》2008,18(3):189-192
安徽天长地区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金湖凹陷的西南部。该区目前已发现的王龙庄-安乐油田油气储量在金湖凹陷区内资源转化率仅有50.5%,从资源潜力看仍具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对油气源、运移聚集途径、圈闭类型、成藏因素、控藏条件的研究。认为凹陷的次凹内斜坡-低台阶上的构造断层转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最重要的因素,内斜坡-低台阶上的构造转换带是阜宁组油气藏富集的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32.
一种混合式P2P下的大规模地形数据传输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海量地形数据的网络传输和可视化是实现网络环境下大规模地形漫游的关键。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随着用户的增加,面临着负载过大,性能下降等问题。基于对等网结构,提出一种混合式对等网络模型下的地形数据传输机制PeerVOLT,能够以较小的服务器代价实现大规模地形数据的传输。PeerVOLT中每个节点都分配有一定的数据空间缓存接收的地形数据,同时缓存组成员列表和地形数据索引列表,同组成员节点通过交换地形数据缓冲映射表共享地形数据。通过实验原型系统比较测试表明,PeerVOLT系统的服务器负载和地形数据的平均传输速率优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的单播模式。  相似文献   
933.
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发生的时空特征及传播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公开发布的9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通过26个疫情聚集单元的时空特征分析和4类典型传播路径的案例剖析,深入探讨了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发生的时空规律和传播路径。结果表明:1)珠海的疫情发展与武汉的人口流动与管控密切相关,由于管控及时,目前仍以疫源区直接输入和家庭聚集扩散为主要传播方式,在有限范围内扩散。2)存在输入一代家庭聚集传播、输入一代非家庭聚集传播、输入二代家庭聚集传播、输入二代非家庭聚集传播4种不同的传播路径,且以第一种为主要方式,但非家庭聚集传播的路径复杂,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3)对输入性病例从输入到发病的滞后周期以及聚集单元最长发病时间间隔来看,有少部分病例或携带者可以突破14 d限制,应警惕目前普遍采用的14 d隔离措施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4.
D. Karmakar  T. Sahoo   《Ocean Engineering》2008,35(7):598-615
Using the recently developed expansion formulae for wave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the scattering of surface water waves by a semi-infinite floating membrane due to abrupt change in bottom topography is analyzed. Both the cases of finite and infinite steps are analyz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theory of water waves and small amplitude membrane response. Combining the linearized kinematic and dynamic surface conditions on the water surface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condition on the membrane, a thir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membrane covered free surface condition. General wave energy relation for wave scattering by floating horizontal membrane is deri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flux and alternately by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Green's second identity. In the floating membrane covered region, the wave energy density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density due to the surface gravity waves, and the surface energy density which i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floating membrane on the free surface. Gravity wave transformations due to an abrupt change in bottom topography in the presence of a floating membrane in finite water depth are analyzed based on shallow water approximation.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wave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floating membrane when there is an abrupt change in topography in different cases.  相似文献   
935.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 wave flume to measure the intensity,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of waves breaking over a submerged reef with an offshore gradient of 1:1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ve water depth over the reef crest (hc/Ho) is a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In particular it is found that as the relative crest submergence is reduced,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wave breaking over the reef that can be quantified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the air cavity enclosed beneath the plunging jet.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wav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as the submergence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936.
937.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机械成孔过程中孔壁土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强  何西伟  曹丹京  苏鼎  徐震 《冰川冻土》2016,38(4):922-928
针对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成孔过程中孔壁稳定性的问题,以机械化旋挖钻机成孔的掏挖基础孔壁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旋挖钻机成孔过程中孔壁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过程中掏挖基础孔壁土体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钻机的自重荷载与开挖卸荷作用对孔口处和扩大头处土体的水平向位移影响较为明显;不同埋深基础的孔壁土体塑性区的分布面积和延伸范围均存在差异,随着埋深的增加,基础扩大头处的塑性区面积和延伸范围也随之增大,因此,现场机械化开挖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孔口和扩大头附近部位的变形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机械化旋挖钻机成孔技术在我国输电线路工程杆塔掏挖基础施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8.
陈凡秀  庄琦  王日龙 《岩土力学》2016,37(2):563-573
颗粒物质是具有复杂力链网络的常见体系,其平衡和稳定性取决于内部力链骨架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为恰当刻画颗粒体系的微细观力学行为,从颗粒局部排列形态、颗粒间接触力和颗粒及外荷载的物理参数出发,展开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2D-DIC)的集中力作用下颗粒体系变形的试验。通过结合DIC的试验方法,应用牛顿力学理论及颗粒线性动量平衡获得颗粒间接触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力链的动力学规律;得到颗粒间接触力大小分布变化并提取颗粒体系力链;提出颗粒排布的两种状态:横向传力和纵向传力状态;分析颗粒接触面法线与水平轴的夹角?、传力角?,讨论了?、? 对力链断裂破坏的影响;分析颗粒直径d与外荷载压条直径D的比值R以及压条下表面能直接接触的最大颗粒数N等参数,为描述力链的演化和破坏重构机制提供参考基础;简单阐述了力链网络在外荷载下的微细观统计效应对体系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39.
通过分析气象航空报文(简称为航报)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Ⅶ)编程实现对各县气象台站上传的气象航报进行全自动定时检测、分析,然后重新打包生成新的、某航空公司需要的气象台站航报,再通过FTP或局域网形式自动传输给相应的航空公司。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航报分检、打包、传送的工作,极大的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强度,避免了人工分检航报的出错率。  相似文献   
940.
依据弹性波理论,应力波斜入射线弹性节理时会发生波场分解。根据入射、透射及反射各波形的不同到时,运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应力波在含倾斜节理岩体中的传播并计算其透射、反射系数,并分析其波型转换规律。应力波斜入射单节理时,模拟得到的透射、反射系数随节理刚度、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与已有的理论解是吻合的。应力波斜入射一组平行节理时,随着节理间距的增大,其同类波的透射系数Tpp、Tss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值;节理条数越多,Tpp、Tss越小。此外,不同条数的节理,透射系数达到最大值的临界节理间距值基本一致,但趋于稳定时的节理间距值随节理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